mobile365体育投注_bear365体育官网

公司举办潘家铮水电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2-07-22 信息来源:华东院 字号:[ ]

7月21日,纪念潘家铮院士逝世十周年暨潘家铮水电学术论坛举办在公司所属华东院西溪院区举办。

潘家铮院士是我国水利水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土木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倾其一生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做出光辉贡献。他一生与江河朝夕相伴,主持和指导设计了数十座大中型水电工程,创造了多个在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建设史上都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第一”。他著作等身、建树丰厚、学术造诣极深,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即使在耄耋之年仍然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奔忙,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汗水、智慧和忠诚洒向祖国的江河山川。

1955年至1977年,潘家铮在华东院工作。这22年间先后担任组长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主持和参与设计了新安江、锦屏等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逐步形成独特的设计思想。

潘家铮院士是现代中国水电的一面旗帜,时刻指引我们以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热爱事业的奉献精神、矢志报国的伟大情怀,为我国工程科技进步和国家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上午八点三十分,与会嘉宾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华东院西溪院区潘家铮院士铜像前默哀、鞠躬、敬献鲜花,表达对潘家铮院士的怀念、追思与景仰之情。随后,与会嘉宾在华东院学术报告厅观看《永远的潘家铮》视频,追忆潘总的一生,并举办潘家铮水电学术论坛。会上发布了《潘家铮全集》电子书。

本次活动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主办,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协办。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潘家铮院士亲属代表等14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线上参加者多达一万余人。


在潘家铮院士铜像前敬献鲜花


潘家铮水电学术论坛

中国水电事业的脊梁

1927年11月,潘家铮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青年饱经战火纷扰,在颠沛流离中艰难求学。1950年8月,他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在燃料工业部钱塘江水电勘测处工作,参与黄坛口水电站勘测设计。1955年至1977年,调华东院(前身上海院)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先后主持新安江、锦屏等多项工程的设计工作。1978年,调水电总院历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直至1985年调任水利水电部总工程师。

此后,潘家铮一直持续关心华东院的发展。

1957年,潘家铮作为新安江水电站主要设计负责人,带领华东院设计人员常驻工地、深入现场,设计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主施工的大型水力发电站,为新中国水电事业树立了第一座丰碑。

周恩来总理在1959年4月视察电站工地时,曾亲笔写下“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的题词,高度评价了电站的建设成就。

在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中,潘家铮创造性地将实体重力坝改为宽缝重力坝,不仅首创抽排措施降低坝基扬压力,而且大大减少了坝体工程量,缩短了工期。也正是新安江工程的成功实践,为20世纪60~80年代我国多座宽缝重力坝的建成奠定基础,宽缝重力坝已发展成为国内广泛采用的一种坝型。通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新安江水电站已被公认为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楷模工程。

在电站运行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创造性的设计极大地方便了大坝的监测维护。

潘家铮(右一)在新安江水电站时期

魂萦梦绕四十载 气壮山河锦屏情

潘家铮是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也是华东院第一代锦屏人。

1965年初夏,正值新安江畔草长莺飞、百花盛开,为了响应国家“开发雅砻江、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潘家铮从新安江直接来到了荒凉的锦屏山,并任锦屏水电指挥部勘测设计办公室副主任,带领华东院700余人在西部深山峡谷里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在华东院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华东院全部技术骨干都投入到锦屏工程,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形成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锦屏精神。

作为最早“爬”进锦屏的人,潘家铮说,“我对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有感情,但对雅砻江可以说是‘魂萦梦绕’,做梦都要梦到它。”

一个为他带路的牧羊男孩问他为什么会来这里,他兴冲冲地说,“我们是来修电站的,等明年下游的炮声一响,你就来当工人吧!”然而锦屏工程并没有预想的顺利,由于多方面原因,工程一直没有上马。

1970年,潘家铮带队重返雅砻江,一踏上这片“故土”,想到那个牧羊男孩,想到曾经的“食言”,他竟激动得跪下来亲吻土地。锦屏工程上马后,潘家铮曾动情的说:“条件这么好的工程不能上马,我死不瞑目!”

1991年,为了记录锦屏工程查勘中的感人事迹,华东院党委组织编写了《两代人的足迹——锦屏工程查勘纪实》,潘家铮特意为该书题词“淳朴的语言,无私的奉献、与天奋斗的记录、气壮山河的画卷”。

2012年,华东院第三代锦屏人在前辈工作的基础上,在潘家铮作为审查与立项评估专家组长的直接指导与支持下,设计建成了世界埋深最大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几代水电人的“锦屏梦”终于得以实现。总装机规模480万千瓦的锦屏二级水电站,现如今正为祖国大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

潘家铮在锦屏

“金沙宝藏开工日 公祭无忘告逝翁”

作为华东院白鹤滩项目院士顾问组的组长,潘家铮院士与多位院士一起,对白鹤滩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科研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怀帮助和大量悉心指导。2009年6月,潘家铮院士最后一次参加华东院白鹤滩水电站项目院士顾问组会议,他听取了白鹤滩水电站枢纽布置研究、大坝混凝土骨料料源及混凝土性能研究等专题汇报。在讨论白鹤滩拱坝无压泄洪洞方案时,他高兴地说:“虽然洞子长了点,但是好得很,我特别的喜欢”。

一直到80多岁,潘家铮依然工作在我国水电事业的前线上。

新世纪初,潘家铮年届古稀。当时三峡工程胜利在握,金沙江、雅砻江等大水电群尚无启动消息。深怕自己等不到这一天的潘家铮借用陆游的诗句寄语中国水电事业:“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西电未输东,金沙宝藏开工日,公祭无忘告逝翁。”

2006年,为实现白鹤滩工程可行性研究“水平一流、技术创新”的工作目标,华东院成立了白鹤滩水电站项目院士顾问组,潘家铮亲自担任组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病魔缠身,但他始终坚持实地考察,身体力行。

2009年的白鹤滩院士顾问组会议上,已经82岁的潘家铮深情地说,“希望华东院的设计人员在白鹤滩水电站设计中有所发展、有所深化、有所创新、有所特色,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结合这座宏伟工程的建设,把我国的水电技术向前推进一步”。

2012年7月13日12:01分,潘家铮院士与世长辞,中国水电事业永远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科学家。

九年后的2021年6月28日,在华东院人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下,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电站多项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代表了目前世界水电建设的最高水平,对我国巨型电站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建设管理、装备制造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成为对潘家铮院士最好的告慰。


2006年白鹤滩水电站项目院士顾问组水电站坝址选择暨柱状节理玄武岩工程适应性研究专题会议

安全卫士 情系工程

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潘家铮因病刚刚接受了手术,术后他最关注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地震灾情,是灾区的水电站,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水电事业。潘家铮是国内最早意识并关注这些问题的领导与专家,他早在1985年便极力倡导成立了我国水电站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将水电站工程的运营安全较早地纳入到系统、专业的监管之下,实现了我国被监管水电站大坝的运营安全。

1985年11月,经原水利电力部批准,成立了水利电力部水电站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在华东院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大坝中心的业务工作,并依靠全院技术力量作后盾,开展大坝安全监察工作。大坝中心成立以后,受到潘家铮院士的众多指点和帮助,始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敢有一丝怠慢。

“汶川地震后我对西南地区建设高坝的信心更强”,潘家铮说。

2008年,华东院作为重要理事单位在潘家铮的母校浙江大学支持建立了“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引导和激励广大水电企业单位和工作者传承、弘扬潘家铮“忠诚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作为中国水电行业第一个以院士命名,面向水电行业工程实践的最高奖励基金,它也时刻提醒着广大水电工作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新安江、乌溪江、流溪河、到长江、黄河、雅砻江、耒水、红水河、再到金沙江、澜沧江……踏浪江河,筑坝安澜,潘家铮院士用一个甲子,书写着科学家与江河对话的“传奇”。

2012年6月,潘家铮因功勋卓著,被授予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这个多次空缺的奖项终于花落有人,但他却因病未能出席颁奖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前往医院将获奖证书送到了潘家铮的手中。

“您对新中国的水电设计、建设、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刘延东说,“您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获得这个奖当之无愧”。

潘家铮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辛劳一生的奉献精神,必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作为中国水电水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潘家铮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垂不朽。


潘家铮院士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sogou